新闻动态

    新闻动态

    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    史本叶:科学施教 人文滋育

    信息来源:一叶观世界 发布日期:2025-10-17


    每周四晚,东荣大厦B座201教室灯火通明,这里是史本叶教授创立的计量研讨班,这个计量研讨班已经创办了十年,他总是亲自出现在这里。作为一个经济学人,他以科学方法启航学术之路,以人文情怀滋养学子心灵。“经济学是一个偏向理科的学科,但我本人可能算是个‘文艺青年’。”史本叶教授笑着说。

    他创新性构建了“方法训练(计量班)—文献复刻(文献班)—写作指导(写作班)”的三班融合体系,他创设的公众号“一叶观世界”,已成为学校知名的学生指导平台。四年后,他的计量研讨班开设在线课程,累计培训学生超百人,更将国家级科研项目向本科生全面开放。“尽管大部分项目一般本科生不会参与,但是只要他们有意愿有能力,我很愿意提供平台。”

    在计量研讨班“火出圈”之后,不少同学都想参与,但史本叶有一套自己的严格标准。“报名的学生来自哪个学院的无所谓,我一定要看的是三科成绩,数学、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,不然你进了这个研讨班也听不懂课。”

    这种“因材施教”的思想不仅仅出现在研讨班,同样出现在史老师对于班级同学的未来选择上。史老师并不会用单一的学术标准去要求学生,而是积极分析每位同学利弊。对于数学薄弱的学生,史老师会恳切地建议他们考研时转专业,对于内向不爱表达的学生,史老师会劝说他们不要“跟风考公”,对于学术能力有限的同学,史老师会建议他们准备就业,积极提供实习平台。“老师总能根据学生们的优缺点给出最合适的建议,干货满满,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。”2021级7班的盛同学说。

    “我发现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的方向,周围人考研我也考研,周围人考公我也考公,班主任很重要的任务,就是帮学生们‘发现自我’,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。”对于自己的理念,史老师解释道,“教育最重要的不只是‘教’,更是‘育’,重要的是让他们发现自己,成为怎么样的人。”

    作为本科生的班主任,如何“育”?史老师认为,育人是一段充满人文关怀的成长旅程。

    在繁忙的工作中,他带领学生走进中共一大会址、杨靖宇陵园,将革命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精神力量。由于经费有限,这些实践活动往往是他自掏腰包。在带领学生前往实践基地的火车上,史本叶参加了两个会议,“电脑都开着机,根本不敢离手。”史本叶感叹道,“但是学生的在校时光是唯一的,只有那么长,我应该带他们出去多看看,其他的都没什么。”

    这种“文艺青年式”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人文实践之中,更浸润到日常生活里,“与其说史老师像老师,不如说像是朋友或者家里的长辈。”2024级匡亚明班的路同学表示。聚餐时的思想碰撞,节日为外出求学的学生送上月饼和粽子传递温暖,毕业纪念册中手写的寄语,甚至是亲自为毕业生创作的歌曲……这些看似“非典型”的举动,实则构筑起师生间深厚的情感纽带。“我们刚入学的中秋节,史老师在班会上给我们每个人分了一袋零食,大手一挥,说我们就边吃边说吧,我们班的人都很喜欢史老师的班会。”提及那次欢乐而轻松的班会,路同学依然记忆犹新。

    在史本叶的电脑里,他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档案,每个署名档案里面是个人参加活动的照片,参与实践的留影,甚至是期中考试的试卷。毕业之时,他将这些照片制作成MV播放,他不无骄傲地说:“这些照片只有我能拍到,连父母同学都没有,这是我给他们独一无二的毕业礼物。”

    今年毕业典礼,面对着史本叶老师制作的MV和亲自创作的歌曲,画面中记录了同学们四年的点点滴滴,让即将离开校园的2021级7班同学都泣不成声,“没想到这些资料史老师都留了下来。”而2021级7班同学们也悄悄给史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,是一个本子,上面是全班同学每个人想对史老师说的话。

    同学们更记住了史老师创作的歌曲中的深情寄语:“春风夏花,冬雪秋霜,天辽海阔,勇敢去闯……”